经济学院获批2项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经济学院喜获2项立项,分别为张佐敏教授申请的《内生视角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劳动者保护条件与机制研究》,胡颖副教授申请的《泛亚铁路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空间经济分异的影响机制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一
项目名称:内生视角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劳动者保护条件与机制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简介: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经济的持续增长与收入差距的缩小。然而,在追求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人工智能化、人口老龄化和产业外移等趋势的挑战。这些挑战对我国劳动者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收入差距的缩小构成了威胁。因此,如何在这些趋势下保障劳动者收入持续增长并缩小收入差距,对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项目首先对传统内生增长理论进行5个方面的拓展,使其既能够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又能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然后,从内生增长视角,用多重均衡的方法分别研究生产技术、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内生变化3种情形下,劳动者保护条件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经济系统均衡的实现过程、选出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劳动者保护条件。最后,根据前面研究的理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对目前的劳动者保护政策提出优化建议。本项目特色在于,从内生视角研究追求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挑战,并运用多重均衡方法分析收入分配问题。
负责人简介:张佐敏,云南大学教授,财税系主任。中山大学经济学硕士、财政学博士,云南大学东陆青年学者、兴滇英才(第二层次),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收支、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已结项),省部级课题4项(已结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财贸经济》《Applied Economics》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1部,获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期刊外审专家。
二
项目名称:泛亚铁路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空间经济分异的影响机制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简介:泛亚铁路作为“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联运体系的战略支点,承载着推动跨境要素重组与地缘经济格局重塑的双重使命。前期研究发现泛亚铁路三条线:中老铁路、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和中越铁路显著提升了区域交通可达性,但因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梯度差异引致“核心-边缘”经济空间分异,区域协同发展陷入困境。本项目提出“南南型新经济地理重塑”理论框架;首先,构建包含制度摩擦的多国多区域MFC模型,揭示铁路驱动的空间经济分异机制;其次,集成空间杜宾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双重差分模型,解析产业梯度转移、贸易网络重构、企业出口成本与边界效应衰减对泛亚铁路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然后,构建地缘风险嵌入的GTAP模型预估贸易效应;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交通—产业—贸易”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形成具有时空异质性特征的枢纽极化—廊道扩展—网络重组路径,为优化“一带一路”陆海联运体系,推动西部沿边开放,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负责人简介:胡颖,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项、省院省校项目2项、省部级政府横向12项、省级教改教学项目7项,决策咨询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4篇,省部级领导批示29篇,正国级和省部级政府采纳70篇。获云南省第十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云南省社会科学二等奖、民进中央和省委参政议政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等57项。近年来致力于跨国铁路和口岸经济研究。
编辑:陶伟
责任编辑:崔庆波
审核:柴毅
终审:徐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