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团学活动 > 学生展示

经济学院97会计专业学生、云大精神提出者覃俊应邀出席云南大学95周年校庆活动并发言

发文时间:2018-05-08

经济学院97会计专业学生、云大精神提出者覃俊

应邀出席云南大学95周年校庆活动并发言

    圆角矩形: ●“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提出20周年纪念活动的新闻报道●云大精神提出者覃俊在云南大学95周年校庆日上的发言●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娟出席云大精神提出20周年纪念活动的发言


➻➻➻➻➻➻➻➻➻➻➻新闻报道➻➻➻➻➻➻➻➻➻➻➻

新闻链接一:(云南大学网) http://www.news.ynu.edu.cn/info/1093/24164.htm

今年是云南大学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提出的20周年,在今日举行的云南大学第十二届“大学之道”论坛上,特别邀请到了“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提出者、经济学院会计系97级覃俊校友参加。论坛上,校党委书记杨林、校长林文勋共同为覃俊颁发纪念证书及纪念品。云南大学资深教授石鹏飞、赵伯乐与覃俊一同重温了1998年征集云南大学校训、校风和校歌时“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从提出到最后确定的过程。

※新闻链接二:(中青在线;记者张文凌) http://news.cyol.com/yuanchuang/2018-04/21/content_17120079.htm

    http://img.cyol.com/img/yuanchuang/attachement/jpg/site2/20180422/IMGb4b67684aad547437826013.jpg

云大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提出者、云大经济学院会计系97级学生覃俊

今年是云南大学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提出的20周年,在校区日当天的第十二届“大学之道”论坛上,云南大学特别邀请了“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提出者、经济学院会计系97级覃俊校友参加。校党委书记杨林、校长林文勋为覃俊颁发纪念证书及纪念品。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赵伯乐与覃俊一同重温了1998年征集云南大学校训、校风和校歌时“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从提出到最后确定的过程。

95年前,在钟灵毓秀的云南贡院旧址,云南大学的前身私立“东陆大学”创立。

95年来,一代代云大人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践行“自尊、致知、正义、力行”的云大校训,始终坚持“学术兴校”和“人才强校”,汇聚了大批名家大师,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才,形成了大批特色优势鲜明的学科专业,产出了大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http://img.cyol.com/img/yuanchuang/attachement/jpg/site2/20180422/IMGb4b67684aad547437858714.jpg

※新闻链接三:(云南大学网) http://www.news.ynu.edu.cn/info/1093/24164.htm

云大精神提出者覃俊在校庆活动中的发言

2018-05-03

编者按:今年是云南大学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提出20周年,在云南大学95周年校庆活动期间,学校特别邀请到了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提出者、经济学院会计系97级覃俊校友重返母校,校党委书记杨林、校长林文勋共同为覃俊颁发纪念证书及纪念品。活动中,云南大学资深教授石鹏飞、赵伯乐与覃俊一同重温了1998年征集云南大学校训、校风和校歌时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从提出到最后确定的过程,现将覃俊在活动上的发言在校园网刊出,以飨读者。

➻➻➻➻➻➻➻➻云大精神提出者覃俊的发言➻➻➻➻➻➻➻

在云南大学95周年校庆日上的发言

覃俊

 

首先,非常感谢母校,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面对各位专家学者,谈一谈自己对于大学精神的一点浅见。

在座的很多人,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对于大家而言,我只是一个来自五华山的公务员,每天上班下班,朝九晚五。也有些人说他们记得我,是因为云南大学那九十五级台阶上刻的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是我写下的。当然也有人说,其实那句话早在1923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但今天大家至少知道了,站在各位面前的我,并不是一个古代人,也不是一个小老头,充其量算是一个有些不合时宜的怪叔叔。

对于我而言,二十年前的很多人和事都如雾里看花,只依稀记得一星半点,但有些细节却仿佛历历在目:1997年的12月31日,那天是截稿日,天气很好,还记得斜照的阳光,灼得我睁不开眼,因为生怕自己字迹潦草,还特别请同学李岫抄录了一份,赶在邮局下班前,把投稿信递到一二一大街上的邮筒里。所以,现在保存在学校的那份信件,其实上面并非我的笔迹。这个情况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练得一手好字,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后来发生的事情,可能大家都知道了:一个19岁大一新生,提出的八个字居然成了自己母校的校风,进而成了大学精神。大家为此经常争论不休,谈它的诞生的经历,谈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谈它对于整个大学、甚至于一省教育事业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有表扬,有质疑,有嘲讽,也有批评……而这个时候,身处舆论漩涡的我往往是沉默,甚至是回避。

为什么?因为我一个人无法回答。此时此刻的我,感到惭愧,感到惶恐,感到孤独。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短短两句话,简简单单八个字,可能只是刹那间的灵光闪现,也许对于别人只是无上的荣光,但对于个人而言,我害怕映照出的却是自己一辈子所要承担的责任和道义。

古人又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其实立言也罢,立功也罢,直至立德,都需要很多人的努力践行,绝不是一个人振臂高呼的事情。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认识很多美丽的女子,当年她们光芒四射,如同水晶般晶莹剔透。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们中很多人都黯淡下来了,在时间和生活的消磨下,变成了灰暗的石头。有一次,我和朋友谈论起这样的怅然,但朋友却乐观地说:石头好啊,金字塔也是石头一块一块堆砌出来的啊。

是的,站在塔尖的人总是少数,但如果没有一块块石头去奠基,那么所有的蓝图、所有的愿景都将是镜花水月。毛泽东说: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阿尔卑斯山上,拿破仑一定不要忘了他身后跟着许多士兵;在话语的圈子里,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1923年,一批有识之士在红土高原上创建了云南大学(当时叫东陆大学),校门匾额上赫然写着:“为国求贤。”面对风云变幻、暗流涌动,云南大学和云大人从来没有偏安于祖国西南边陲,一直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活跃在舞台的中心:日寇的轰炸没有击垮她,特务的子弹没有吓住她,解放后的院系调整、十年动乱也没有让她一蹶不振。

从这个层面讲,母校选择了“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作为其大学的最高精神,并非突如其来的魄力和勇气,而是早有着深厚底蕴的默契和一脉相承的伏笔。这是属于云南大学本应有的自信。

95年的风风雨雨,国家、民族、社会、个人浮浮沉沉,云南大学从来不缺乏潜心学问、辛勤耕耘的教授,不缺乏不畏强权、慷慨赴义的烈士,更不缺乏千千万万在各行各业中默默奉献、默默努力的毕业生。

今年是我毕业后的第十七年,也是我接受肾脏移植手术后的第八年。十余年来,在母校和老师的关心下,我在病魔前仍凭一腔孤勇,对于自己的岗位和职责不离不弃。从事考试管理工作十余载不出差错、不出纰漏,昭通鲁甸“8·03”地震后奉命进入灾区采访,我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努力,坚持向前看,努力向前走,努力使自己成为默默推动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前行的那群人中的一位,也算是学生我给母校交出的一份答卷。

在座的除了我的老师,还有很多学弟学妹们。当你一个人走出象牙塔,面临滚滚红尘、滔滔江湖时,你是否还会记得当初母校的熏陶?是否还记得老师的教诲?还会记得我们今天在这里说过的话?

大学精神的教化,就是希望你能有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并且选择站在有利于人民的这一边,站在有利于国家、民族、社会的这一边。这是母校的使命,也是你的初心。

如果你成为了一位研究员,希望你研制出更为有效的药物,或者发现更为节能、更为环保的新型材料;

如果你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希望你建造的桥梁更加结实,或者设计出更为可靠的发动机;

如果你成为了一位公务员,希望你更清廉、更公正、更能在纷乱之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如果你成为了一名学者,希望你不要随波逐流,永远保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和冲动;

如果你成为了一名商人,或是一名IT从业者,那么希望你能少谈些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少谈些技术无罪之类的托词,能更多地反哺社会、惠及他人,因为那些博弈、算法背后,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着明确价值取向的人。

无论是科学还是愚昧,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无论是自由还是禁锢,无论是创新还是守旧,无论是坚守还是放弃,每一次你的抉择,我们希望都是闪烁在每一位云大人身上的精神之光。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更有朝气,我们的国家才会更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会更有未来、更有前途。

也只有这样,云大精神才能落实到每一位云大学子的身上,才不会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会是一厢情愿的野望。当我们再看到“会泽百家,至公天下”这八个字时,才会少一些“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独,多一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欣慰,多一分“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的志同道合。

最后,我想用沈从文先生的一段话来结尾,这是1934年1月他在湘行途中,给妻子一封家书中写下的:

“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好象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象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我心中似乎没有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谢谢老师,谢谢各位学弟、学妹。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娟发言➻➻➻➻➻➻➻➻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娟应邀出席云南大学“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精神提出20周年纪念活动,下为李娟书记发言稿全文:

赤子之心,情真意切

——覃俊侧记兼谈云大精神

李 娟

覃俊,男,土家族,1978年9月生,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人,系经济学院97级会计系学生。于1997年参加云南大学CIS工程(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中的“校训、校风、校徽征集活动”,所撰写校风——“会泽百家,至公天下”获唯一的特等奖。如今,“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被铭刻在石头上,被印制在各种宣传材料上,成为云大的象征,云大的灵魂。

之前校党委统战部卿茜部长在邀请我参会时专门告诉我说覃俊希望邀请大李老师和小李老师今天一起到会相聚。亲切的称呼将我带回到20年前的青葱岁月。大李老师是现任校党委李建宇副书记,时任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小李老师就是我,在覃俊的大学四年里先后任院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我们和学生朝夕相处、密切合作,共同经历、无间对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李老师、小李老师的亲切称呼是当时那几届学生们的共同记忆。而这,也是经院一届届团学工作队伍师生们相似的共同记忆。经济学院团学工作队伍自1989年建院组建以来,就是一支团结向上、充满朝气、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团队,发挥着凝聚学生、引领前行的经院青年力量。在1997年至2001年覃俊大学四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和覃俊共同度过了他人生平常而不平凡的四年。

印象中的覃俊是一个勤学善思,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个性鲜明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良,先后获“宝钢教育奖学金”,“方国瑜奖学金”,校级“十大团员标兵”,多次在全校,全省的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

同时,覃俊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担任经济学院院刊《学生天地》主编,校学生会记者站副站长等职。覃俊担任经济学院院刊《学生天地》主编期间,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为每一期刊物呕心沥血,并策划了全新改版。让人耳目一新的《学生天地》,在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同志莅临云大时,作为校团委重点展示的我校特色亮点学生刊物专门呈送。

覃俊在校期间充满爱心,热心公益事业,1998年暑期我们带领十余名学生赴禄劝县茂山乡开展“三下乡”活动,回校后,刚上大二的他积极组织全班同学茂山乡贫困失学儿童李寿强等结为“一助一”帮扶对子,几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学子求学。

2001年7月,覃俊因为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被云南省财政厅录用。在工作中,覃俊任劳任怨,扎实肯干。从被查出患有慢性肾炎到恶化成尿毒症到接受肾脏移植手术,十余年来,他一直自强不息,顽强地与病魔较量,所幸,现在身体恢复平稳。而毕业17年来,覃俊也始终心系母校,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进步。

20年前覃俊妙手偶得的“会泽百家,至公天下”这八个字,现已深入到每位云大人的心中,成为我校的精神标志。这八个字成为云南大学历史的见证,它浓缩了云南大学90余载的流金岁月;这八个字是云南大学的一面旗帜,它向世人和社会昭示了云南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人文关怀;这八个字也是长鸣的号角,它将激励着每位云大人在漫漫征途中奋斗不已。

因学校另有公务安排,很遗憾建宇副书记今天不能亲临论坛和大家共聚,特委托我将他的一些想法在此和大家分享交流。

建宇副书记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一种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不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大学本身的内涵而言,确立和固化大学精神不仅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而我们云南大学的精神被凝聚为“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八个字,这来自于一名大一的学生,更加难能可贵,彰显了云南大学的一种学术胸怀(治学:会泽百家)和人文情怀(育人:至公天下)。“会泽百家”是指大学应该成为知识的载体,“至公天下” 是指大学应该成为社会的良知。当知识载体和社会良知紧密结合,就成为了大学的责任和担当。“会泽百家、至公天下”这八个字也是通过个性来表达共性。因为会泽院、至公堂唯云大独有,谁也不能分享,“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将二者、将自然和人文、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堪称完美。

最后,我代表经济学院全体师生,感谢学校领导、感谢昌山书记、感谢卿茜部长,在云大95周年的校庆日将覃俊请回母校,感谢在座的全体师生和我们一起重温“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提出。祝“大学之道”论坛圆满成功!祝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永续佳绩!祝覃俊和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云南大学校党委李建宇副书记、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国锋对此稿亦有贡献,在此特致诚挚谢意!)

                               

经济学院